放假一直在琢磨第二外语 (日语) 一事,有不小收获.
# 需要去背外语单词吗
不需要,也没必要,更没用。学任何语言都是如此。
接触多了,熟悉了,自然也就记得了。
学习语言需要的就不是 “记忆”,而是 “理解”, 也就是可理解性输入。
# 什么是可理解性输入
“可理解性输入”,往你脑袋输入越多你能理解的,搞懂越多你不能理解的,你学会的可能性越高。
单词记再多,不理解的依旧不理解;而不理解,则你永远也学不会。
听力也不是你记记单词就会了,而是需要锻炼你的耳朵。
这是种 “条件反射”,是种 “生理现象”,是种 “习惯”。需要长期的锻炼形成条件反射 ———“声音→耳朵→大脑 (理解)”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
①さかな→鱼→理解。×
②“さかな→理解。 √
㈠
①的理解方式是错的,也是一般人常用的记忆单词的方式。②才是正确的。
当然,“さかな” 过于简单了,日语也可写成 “魚”。看着问题不大。
但把 “さかな” 换成 “fish (英语)、面倒、都合、木漏れ日、等等” 呢?。问题就会被逐渐放大。
当存在一词多义,外语单词的意思逐渐难与母语对应,外语单词所表达的意思越来越抽象等等,你又该如何呢?
这些显然,就不是记忆单词,记单词与母语对应意思就能搞定的。
如:始まる、始める,都叫 “开始”。但就是存在不同,你只能去 “理解”。
㈡
而像①将 “外语→母语→理解”,这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解方式、记忆方式。
但其存有一个致命缺陷 ———“理解速度跟不上”。而这会直接 “影响听力”。
而这点,光看纸面上的文字,并不易察觉。因为人类的视觉处理信息的能力,远高于听觉。
但换到听觉上 (听力上),你就会发现,即使一句话,所有单词你都记得,你也依旧听不懂、不能轻易听懂。
这除了生理上还不习惯外,还涉及到一个 “发音” 与 “节奏” 的问题。
⑴你如何保证你记下的 “发音”,是实际的 “发音” 呢?
这点儿在日语可能没啥问题,但在英语里的话,咱就只能呵呵了。
⑵错误的理解方式,会造成理解速度跟不上,即节奏也跟不上。节奏跟不上,那么即便一句话,所有单词你都记得,但你也依旧听不懂、不能轻易听懂。
而一句话是如此,一段话更是如此,等等。
# 结论
说白了,就一句话,记单词,并不能帮你轻易理解外语单词的实际意思。你只是把外语单词的意思找个母语单词作对应而已。而这是有局限性的。
外语单词所表达的概念超出了母语的范围,你就懵逼了。
外语单词所表达的概念,需要母语用多个单词的意思去对应。你也会懵逼。直观表现就是听力上,你的理解会跟不上。
说到底两种不同的语言,所表达出来的概念,更多的是类似。而不是完全相同。
两种不同的语言,本质上是世界观的不同,对世界观察的角度不同、理解不同。
你拿汉语去框日语,框到最后你会发现还是有局限的。
所以需要的是 “理解”,通过理解一门新的语言,去重新理解、重新构筑一个新的 “世界”。
而不是单纯的拿母语去套,那说到底就是有局限的。
母语只是辅助你去学习外语而已,只是个辅助轮。当你学会外语后,自可拆了辅助轮。所以不要把母语,当成理解外语不可少的一环。这会把你困死在母语的思维里,很难真正去理解外语、学会外语。
# 个人体会
咕咕咕......